国家知识产权局10日出台《关于知识产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发展压力,激发大众创业潜力。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表示,我国约有1170万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7%左右。虽然小微企业被称之为企业中的“草根阶层”,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在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以及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大、活力强,对知识产权高度依赖。
·中央电视台记者向专利管理司曹冬根副司长提问:如何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扶持小微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曹冬根说,关于如何突破瓶颈,首先要知道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小微企业确实面临一些瓶颈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发展环境,一个是自身能力。外部发展环境,比如创新创业环境、融资难、融资贵等等问题。从知识产权角度来讲,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因素,主要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侵权假冒现象比较严重,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这些都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自身能力的问题包括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低、人才缺乏等等。从知识产权角度来说,主要是涉及到掌握和应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比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
·一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我们正在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在完成修法之前,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将不断创新执法工作的机制和方式,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简便、快捷、高效的优势,建立完善专利侵权纠纷调解机制,加大维权援助力度。在小微企业聚集区建立快速维权援助中心或维权援助分中心,或者是工作站,帮助小微企业提升维权能力,降低维权成本,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环境。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经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的有效渠道。我们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包括贴息、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探索建立质物处置平台,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取发展资金。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专利保险工作,推动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险种,比如专利执行险、侵权责任险、质押融资保险等等,促进保险机构尽可能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保险费率,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是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方面依托现有平台,向小微企业免费或者是低成本地提供基本专利信息服务。另外一方面,深化实施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加强知识产权托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来帮助企业在专利申请、运用、维权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帮助小微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